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大明望族

章节目录 第559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沈摇头道:“那怎么能行?读书人之间的交情,岂能用银钱来衡量?如此有来有往,才是长久之道。”

    白氏想着长子肯花钱出门应酬,却舍得给家里买冰,胸口又是一阵憋闷。

    她心中腹诽不已,却没有在沈面前念叨,实不愿他们兄弟就此生了嫌隙

    沈陪了白氏用了晚饭,就回西厢读书去了。

    屋子里有了冰盆,温度慢慢地降了下来。

    沈坐在书桌后,手中拿着《四书集注》,却是一个字都看不进去。他满心焦躁,又带了几分惶恐。

    要是尚书府打发人传话叫他们兄弟回乡怎么办?

    他之前读书的时候,时常觉得累,恨不得抽空就歇一歇。可到了现下,想到或许不能继续读书,他就无比痛心。

    兄长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可尚书府怎么还没回信?

    沈记得清楚,他将这边的地址抄写的整整齐齐,交给了沈瑞,让沈瑞有回信就打发人过来,这过去好几日,却石沉大海。

    外头幽暗起来,婢子进来点了灯。

    他们家的日子虽在南京时就好转,可沈琰晓得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日子就算计着过,家中下人也只买了四口人,内宅两个,一上灶的仆妇、一小婢;前院两个,一个管家、一个小厮。除了那小婢是孤身一人之外,其他三人就是一家人,晚上就在前院厢房住,后院只留那小婢,多在白氏身边服侍。

    沈依旧坐在书桌前,摩挲着眼前的笔墨纸砚,满心都是舍不得。

    不是他想不开,而是早在三年前徐氏的回话就让他见识了尚书府对他们这一脉的厌憎。

    沈的头慢慢耷拉下来,要说心中无怨,那是假话,可是他不知自己到底该怪谁?同为沈家子弟,他们这一脉至今不得族人认可,无根浮萍一般。前年春天,一家三口逃难似地离开松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又要经一遭么?

    不知过了多久,就听有人道:“这是想甚呢?”

    是沈琰回来了。

    沈忙站起身来:“大哥”

    沈琰的脸红扑扑的,带了几分醉意,眼睛却是闪亮。

    看着兄长心情大好的模样,沈也心情也好了几分,道:“可是有什么喜事么?”

    沈琰点点头,嘴角上翘:“周相公今日给我介绍了个新学生,是他兄长家的侄儿,过了端午节,就送到书院来读书,也定了我的某”

    沈微讶:“周相公的兄长,就是做官的那个?”

    沈琰点点头道:“就是那个,如今在吏部任主事。”

    沈笑道:“看来南城书院的名气真是越来越大,今年新入学的学生中,官宦子弟不少呢……”

    沈与有荣焉:“四月府试榜上五十人中,南城书院就有六人在榜上,压了城北的春山书院一头。”

    沈虽满心忧虑,可见兄长一切如常的模样,不知不觉地也安心了许多。

    沈琰瞥了他的书案一眼,道:“你的时文还罢,策论到底少了几分火候。离明年乡试就剩下不到一年半,多在策论上使使劲。要是自觉落笔空乏,就多去读读旁人的文章,扬长补短,是为上策。”

    沈疑惑道:“大哥先前不是让我静下心多读几年书,等下下科再下场么?怎么就改了主意?”

    沈琰道:“我原怕你读书太吃力,也担心你木秀于林。到了京城,我才晓得自己见识短了,成名需趁早。早日中举,对二弟来说只有好处。”

    沈甚是没底气地道:“可想也没用啊……南直隶才子云集,多少经年的儒士,又有国子监生,能中举人可不容易……”

    沈琰挑眉道:“二弟这些日子手不释卷?难道不是为了备考明年乡试?”

    沈讪笑道:“我就是怕功课被同窗落下……”

    沈琰也不揭破,看了眼闭着的窗户,又看了眼角落里的冰盘,移开视线,轻笑道:“且记得过犹不及,继续读书吧,我回屋去了……”

    出了西厢房,沈琰看了眼上房。

    上房也关着窗户,灯影映照在窗户上。

    只有东厢乌黑一片。

    沈琰挑了竹帘进去,虽说东厢的窗子都开着,可还是能觉得屋子里的闷热

    漆黑一片中,沈琰脸上多了几分涩意。

    他摸着火折子,自己点了灯,抽开书桌下的抽屉,露出一个绢包来。

    既是母亲的嫁妆首饰,他这当儿子的哪里能真的去换银子?他只是不想母亲继续挥霍银钱,想要遏制她的小性子,才故意拿走了她心爱的镯子,想要让她知晓生计艰难,知晓心疼银钱。

    没想到她是真知晓节俭了,没舍得从自己身上节俭,也没舍得亏待小儿子,却舍得从他这边省钱。

    方才在前院听到管家说后院只准备了两份冰盘,沈琰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如今正房与西厢都门窗紧闭,独东厢门窗敞开,一块冰的影子都没见着,沈琰想要自欺欺人也不能……

    第三百一十三章 金友玉昆(三)

    端午节将至,官学里放了三日假,亲戚之间也开始互送起节礼来。家里内务依旧是三太太与玉姐领了,外头人情往来,徐氏则吩咐沈瑞随着管家出面。

    别的先不论,在京族亲与姨母何学士家、姑母杨镇家、岳家杨廷和家、师门王家这几处的节礼,都需要沈瑞亲自露面。

    沈瑞虽未及冠,可已经有了功名,亲戚往来也都当他是大人。只有郭氏与沈理两个,人前还好,人后多有叮嘱,依旧是满满地不放心。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