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重生于康熙末年

章节目录 第130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赵安听了,连忙摇头:“不是皇子阿哥,是位年轻的公公,带着圣旨来的!”

    康熙的旨意?曹颙有些意外,冲赵安点了点头:“知道了,回府吧!”

    城西,曹府,客厅。

    一位二十来岁的内侍笑吟吟的坐着吃茶,大管家曹忠站在旁边陪着说话。

    后堂里,紫晶与庄席两个神色都有些凝重。贵宾楼的纠纷,小满回府对两人说了。曹家处境尴尬,眼下两人都悬着心,不知道这所谓圣旨到底是福是祸。雷霆雨露,具是天恩,曹家又哪里有回旋的余地?

    等到曹颙回府,看到那内侍,脸上却多了几分笑意,竟是熟人,忙抱着拳道:“魏公公,七、八日没见您了,瞧着气色倒好!”

    来人是乾清宫的太监魏珠,曹颙几次见驾,都是他带着引进的。

    魏珠起身笑道:“曹侍卫如今儿在上书房,往后自当常见的,还是让咱家先结了差事,咱们再闲话!”

    大厅上,接旨的香案曹忠早准备好的。

    曹颙背靠门站立,魏珠面南背北,举起手中的圣旨,高声道:“一等轻车都尉、乾清宫三等侍卫曹颙接旨!”

    第0076章 恩典

    城西,曹府,大厅。

    曹颙跪下听旨,只听圣旨中赞曹寅“老成持重、谨厚宽平、殚力转输、悉心经画”,接任江宁织造十余年间“从无稽迟贻误之事”,又说到“今年齿已长、而精力未衰、久任勤劳、良可嘉尚”,因此在圣寿节(皇太后生辰)到来之际,加封为二等伯。然后,又赞曹寅之子曹颙“人才壮健、善骑步射、通晓文艺、恪尽职守”,赏赐田庄一座。

    曹颙听得迷迷糊糊,这二等伯照曹寅原本的二等子,可是连升三级;点名赏赐自己庄子,更是有些莫名其妙。难道关于曹寅“贪污”的传言已经传到康熙耳朵里,老爷子因内疚又开始下恩典了?

    不管心里琢磨什么,曹颙还是先谢恩接旨,起身将圣旨双手奉到香案上,随后才请魏珠坐下闲话。

    魏珠笑着道:“是内务府那边拨出的庄子,听说足足有八十顷,万岁爷中午叫交代人办去了,想必这两日就有人上府来交割,府上还是提前准备好人手才是。”

    “多谢公公提醒!”曹颙开口道谢,状似无意的说道:“我们曹家都感念太后老人家的恩德,想必京城其他人家这几日也沐浴天恩?”

    魏珠不以为然:“不过是借由头罢了,看万岁爷的意思,怕是心里早就准备赏的。”

    曹颙听了,心里嘀咕,难道是塞外小十六弄银钱买地的事闹的,使得康熙老爷子心生不忍,因此拨下给田庄给自己?

    魏珠还要回宫复旨,吃了半杯茶,就起身告辞。大管家奉上辛苦费,魏珠笑着接过,掂出分量不轻,心中带着几分欢喜,看来自己没交错人,这小曹侍卫确实是个够意思的。

    送走魏珠后,曹颙回到厅上,见庄席与紫晶都出来了,知道两人是跟着担心,笑着指了指圣旨:“不是坏事,好大一份恩典呢!”

    庄席摸着胡子,笑着点了点头:“看来万岁爷是表态呢,眼下对曹家示恩,也算是给那些蠢蠢欲动之辈一个警告!”

    紫晶也是满脸喜色,只是又有些为难:“早知老爷要升伯爵,咱们府当初就不该放人出去,眼下人手又该不够了!”

    旁边曹忠跟着点头:“是啊,大爷,咱们府的牌匾都要新制,人口怕也是要酌量添些个!”

    曹颙听了,忙摆了摆手:“人口别再添了,何必讲那个排场,毕竟父亲又不在京里居住,门面上过得去就行。眼下这七十来口,已经不少了!”

    曹忠想着宅子虽不用扩建,但是换匾额,重新粉刷大门,再定制两个大些的石狮子,这些都是起码的,下去找账房规划去了。

    封爵赏地,是曹府的大喜事,紫晶去找曹忠家的,准备内外下人的赏了。总要让大家都沾沾喜气,才会对曹家更忠心。

    厅上,只剩下曹颙与庄席二人。

    曹颙在脑子里盘算着自己名下的土地,祖母留下的庄子十顷,密嫔与十五阿哥送的十五顷,再加上今儿康熙赏赐的八十顷,总计一百零五顷,一万零五百亩。一不小心,自己又成了大地主。若是再加上让昌平管事何茂财私下买进的那几十顷荒山,那曹颙名下的土地超过了一万五千亩,已经超过孙氏老太君最早留给他的一万两千亩。这半年来,因为折腾这些地,得了几万两银子出来,还了曹家的部分亏空,没想到到头来,竟然土地不减反增。

    曹颙没做过农民,对于一万五千亩地,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仍忍不住有些兴奋。若是不沾政治,做个大地主,过着悠哉的日子多美。不过想想社会现实,又觉得那种想法太不切实际,若是没有相符合的社会地位,拥有这么多土地,也未必守得住。说不定哪日,就有权贵惦记你这点地,寻个由子吞并了。不过,他还是告诉自己,即便当个地主,也不能够当个太黑的地主,虽不会冒着大不韪弄什么人人平等的论据,但是在不惹眼的情况下让佃户们生活的好点还是要的。总不能像电视上演的那种地主,叼着个旱烟袋,脸上贴块膏药,逼得那些佃户卖儿卖女,嘴里还阴阳怪气的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得,这些,想得有些远了。

    就这次圣旨,庄席先生似乎想得更多。犹豫了片刻,他才对曹颙道:“看来颙儿你这种不骄不躁、温良孝顺的脾气确实对了上边那位的胃口!”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