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重生于康熙末年

章节目录 第546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核桃见两下都不应声,不由有些着急。小姑娘心肠软,见这许氏可怜,想着若是能在道台府当差,也是有了活路。别人不晓得,她在田氏身边侍候,却是知道的,曹府的几个奶子,每月的鸡鱼供应,就算比不上几个主子,但是比外头的人自然强过太多。

    这时,就听里屋传来男子的声音,道:“青娘,什么客?”

    这口音却是有些奇怪,虽然带着几分南腔,但是却是地道的官话,隐隐的带着些京味儿。紫晶有些诧异,这么偏僻的地方,难道是京城人士?

    青娘听了里头的问话,先对紫晶等人道:“是俺家相公问呢!”说完,方隔着墙回道:“相公,是道台府的姑娘过来,就是前几日给咱家送米粮的道台府!”

    里面的人沉默了一会儿,方道:“道台府?可是曹颙曹大人家的?”

    紫晶闻言,越发惊疑,若是寻常百姓,哪里会晓得自己大人的名讳?这里面的,到底是哪位?难道是大爷的故交不成?

    她面上却是从容,微微抬高音量回道:“尊驾说得正是,敢问尊驾是否与我家大人有旧?”

    就听悉悉索索的声音,而后是略显沉重的脚步声,青娘听了,忙进了屋子,半搀半扶的架着一个男人出来。

    方才听声音明明是年轻人,但是现下大家瞧见的却似个拘着身子的“小老头”。花白的头发,左脸覆满疤痕,右脸却是好好的。

    一半极俊,一半极丑,整张脸十分怪异。

    “啊!”小核桃到底年岁小,唬得讶然出声,退了一步,躲到那两个媳妇子身后。

    那人托着青娘的胳膊,到椅子上坐了,见了紫晶的打扮,亦看着些不俗来,问道:“先谢过贵府对内子的照拂,敢问这位姑娘与曹爷怎么称呼……”

    紫晶见他谈吐间斯文有礼,这“曹爷”的称呼又是京城中众人称呼自己大爷的,心下有些拿不定主意,回道:“不过是曹府婢子罢了,请问这位爷高姓大名、怎么称呼?看这位爷的意思,是识得我家大爷?”

    “高姓大名!”那男人苦笑道:“在下姓柳名衡,早年在京城混生活,曾与曹爷有过数面之缘,说起来,亦算是曹爷的旧相识吧!”

    第0267章 “匪祸”

    十一月十六开始下雪,直下到十九日方歇,蒙阴路上的积雪将近尺深。虽然天冷费柴禾,不过农户百姓却是欢喜不已。

    这两年的年景都偏旱,地里收成减了不少。偏生租子半分也少不得,使得百姓生计甚是艰难。如今这场大雪下来,对明春的庄稼地却是大有裨益,又赶上万岁爷甲子圣寿,山东百姓是减免钱粮的,看来能够攒些余粮。

    曹颙这边案子的情形算不上好,谁会想到由杜家兄弟身上,审来审去,纠葛越来越广。杜雄确实识得沂蒙山匪里的一个姓秦的当家的,而且早年还有些往来。

    据他交代,这姓秦的当家人十来年前来的蒙阴,当初刚到沂蒙山落脚时,因米粮的缘故,曾与杜雄之父有过往来。那个扳指,虽然是往来的信物,但却不是秦八甲的,而是杜雄之父的遗物。

    杜雄之父早年曾在南边经营丝绸布匹生意,攒下银钱后,便让儿子们回老家置办产业。据杜雄交代,对于秦八甲,其父只提过是故人之子。秦八甲除了占据沂蒙山为匪首之外,像是与海匪郑尽心还有所勾结,三月间曾在蒙阴收过粮食。

    不过,杜奎之事,并不是秦八甲等人作为。当初事发后,杜雄曾打发人往山里送信儿,晓得是有人冒名。因这些年打着“沂蒙山匪”为恶的人不少,所以最后也没查出个究竟来。

    不止是庄先生,就是曹颙晓得这般说辞,也是将这山匪与早年隐遁的洪门骨干联系到一块儿去。只是相对于庄先生的兴奋,他心里多少还有些迟疑。

    传说中的“侠义”人物,若是真有恶行,那也不无辜,若是没有恶行的呢?

    庄先生已经叫人送上纸笔,请曹颙往布政司衙门上条陈,另外还要给康熙上请安折子提及此事。

    往布政司衙门还好说,毕竟是直属上司,往康熙处,却是有越级邀功的嫌疑。曹颙有些不解庄先生的用意,不晓得为何要这般郑重其事。

    庄先生瞧着曹颙所惑,面上带了几分凝重,说道:“万岁爷最是忌惮的,就是与前朝相关之事,否则春日里的‘《南山集》案’也不会牵连那么广。山东挨着直隶,若是真让叛逆在这里生根。闹出点事来,朝廷颜面何在?再说还与海匪有所相连,谁晓得有没有其他势力在北边盘踞。这事情捅出来,动静指定不小。到时候,除了想要捞功劳的,怕是也有想要推卸责任的,保不齐就有人打主意到你的身上来。这般未雨绸缪,减了责任,还能或多或少的捞些功劳,也不枉你外放一遭!”

    曹颙思量了一回,微微皱起眉来,问道:“早听说军中有恶习,在这等剿匪事务上,为了升官钱财。有冒杀良民祈功的,这事情闹腾大了,于蒙阴百姓会不会有碍?”

    庄先生听了曹颙的话,不赞同的摇了摇头,说道:“孚若想要学张伯行?要晓得,‘爱民如子’四个字,心里想得;只是要这口碑,却不好要。其中需要掌握分寸,否则过犹不及。像张伯行那般,是受百姓爱戴,但是却有些过了!”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下,道:“汉官这般美誉,只能衬得满臣越发不堪。此消彼长,连带着朝廷都要失民心,这是为官的忌讳!”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