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重生于康熙末年

章节目录 第1786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没想到,如今人家不稀罕了。

    除了叹气,七老太爷还能说什么?

    曹颙这边,已经往热河递了折子,请假回原籍迁坟,康熙已经准假两个月。

    曹颀那边,还不晓得曹颙去迁坟之事,等到七老太爷出京时,见曹颙穿着常服同去,才听了缘由。

    他的心里,亦是震惊不已。

    他还记得父亲生前提过,江宁一支想要归宗的心切,他父亲迟迟不松口,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想要将这个人情留给儿子。

    等到曹颀当上家主,江宁曹家就开始发达,先有抬旗,随后有赐婚。曹寅父子,甚受器重。

    曹颀当时在孝中,没兴致锦上添花,只做旁观。进京这几年,见曹寅父子不提宗族之事,他也不好先说什么。

    没想到,等来等去,是这样的结果。

    前往丰润迁坟的,除了曹颙,还有曹颂。身为二房长子,这也是他职责所在。原本曹项同曹頫两个也张罗着来,只是一个刚进翰林院,一个还要安排刻版印刷之事,所以曹颙就没带他们。

    丰润到京城两百余里,快马走驿站不过两三日功夫。就是照看到七老太爷的马车,放缓了行程,出京五日后,曹颙一行也到了丰润。

    迁坟的日子是在京城就选好的,八月初三,就在曹颙他们到丰润的第三日。

    不晓得是不是迁坟太敏感,曹氏族人望向曹颙兄弟的目光都带了探究。曹颙没有放在心上,曹颂被瞅得不自在,私下里跟曹颙抱怨了几遭,明明是来迁坟的,怎么像是当贼的?

    这次要迁出的坟,除了曹玺与老太君的、曹荃的、曹寅发妻顾氏的,还有几位老姨奶奶的坟。

    其中除了曹荃的棺木还没有朽掉外,其他的棺木都残破不堪。

    曹颙这边,哪里会想到从京城带棺材过来。丰润不过是个县城,棺材铺里的寿材质量有限。还是七老太爷出面,将族中早年预备的两口寿材给曹颙使。

    曹颙这边,少不得再三谢过。

    七老太爷看着曹颙,摆摆手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再客气,老头子我就要恼了。”

    同这位叔公接触了这些日子,曹颙已经瞧出老爷子是个明白人。江宁这支迁坟茔到京城,算是绝了归宗的心思。不过,毕竟还没出五服,亲戚间还能走动。

    “颀哥儿虽比你长几岁,行事却有些刻板,不知变通。这又是在宫里当差,保不齐哪日就得罪了贵人。能照看的地方,尽管照看些,毕竟是一个祖宗的子孙。”七老太爷絮絮叨叨说道。

    “族兄官声颇佳,七叔公不必挂心。”曹颙说道。

    因曹颙还惦记着中秋节前回到京城,所以没有在丰润多耽搁,初三移坟后,初四就起身进京。

    回的时候,赶上一场秋雨,耽搁了两日,八月十二才到京城。

    棺木骸骨都停在海淀一个寺院中,等中秋后择吉日下葬。

    八月的京城,如同一滩死水似的,冷清许多。平素最为活跃的十四阿哥,也被传召到御前,行围去了。

    曹颙心中,暗暗奇怪。

    按理来说,准格尔已经占了西藏,朝廷也该开始张罗出兵才对,为何到八月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大清银行已经开办了一个多月,看着十六阿哥的样子,是一切顺利得很。

    关于营葬之事,曹寅专程请人挑日子。道是八月里,闰八月里都没有好日子,要到九月才有吉日。

    曹寅也不着急,如今他全部心思都放在墓地的营建上。他还给自己留了位置,就在父母墓穴的左侧。一个墓坑里,点了三个穴。原本夫妻是应合葬的,顾氏在前,李氏在后。曹寅的意思,不要太折腾去了的人。他故去后如是,李氏故去后亦如是。

    曹颙听父亲跟交代遗言似的,只觉得心惊。他还在休假中,就没有去衙门当差,每日里陪着父亲在海淀坟茔地这边转悠。

    有时候懒得回城,就歇在海淀园子这边。

    到了八月末,墓地的几个主要墓穴已经修建完毕,曹寅站在墓地中,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不知做如何想。

    父亲生前念念不忘归宗,自己却为了减少儿子的束缚,自立门户。等到了地下,怕是老爷子还要恼他。

    曹家在预备营葬的白喜事,淳王府那边迎来了红喜事。

    七阿哥已经从热河回来,五格格封了郡主,指给了温都氏保进泰,婚期定在九月。

    七福晋身子本来就不好,受不得大悲大喜。好好的消息,反而成了催病的缘由。想着女儿终于不用去蒙古吃沙子,她是欢喜不已;又想着就这点儿嫡亲的骨血,就要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如何能叫人放心。

    等初瑜得到消息,回娘家探疾时,七福晋已经缠绵病榻好几日,满脸病容。

    看得初瑜难过不已,端了药碗规劝道:“晓得额娘舍不得五妹妹出嫁,五妹妹心里指定也不放心额娘。额娘还是早日好起来,省得五妹妹惦记。”

    七福晋慈爱的看了初瑜一眼,道:“要是她能有你一半懂事,我也就不操那个心。她打小的刁钻性子,只爱粘着二格格,待别人都冷清。往后你能看顾的,就多照看些。”

    初瑜坐在床前,拿着调羹,亲手喂七福晋吃了药,又拿了蜜饯给她,才道:“这些还用额娘交代,女儿自然晓得。”

    七福晋拍了拍初瑜的手,道:“去瞧瞧你妹妹吧。自打二格格出门子,她性子越发不爱与人说话,孤拐得很。就是我这里,她也两日没来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