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重生于康熙末年

章节目录 第1819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十七阿哥听得皱眉,道:“怎会如此,不是有朝廷的赈济么?”

    曹颙看了十七阿哥一眼,道:“河南府的地方仓我不晓得,只记得早年在山东时,地方粮仓多是只有账目,没有粮食。赶上朝廷需要调粮的时节,不过是胡乱调些来充数。”

    十七阿哥听得生恼,道:“蠹虫,说到底,还是皇阿玛纵容……”后半句却是说不出,只使劲的拍了拍椅子,表达自己的不满。

    对于吏治腐败,曹颙也不想多说什么。

    一是晓得多说无益,康熙在位久了,又爱面子,又在乎史笔,是打定主意要做“仁君”的;二是晓得,用不了几年,四阿哥上台,就会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现下贪污得越狠,到时候下场就越惨,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

    “西北十年九旱,西南都是山丘之地,这苞谷同土豆两个,虽是糙物,但是却不比其他庄稼那般挑地,亩产也高。去年夏天,河南府的山丘等地,已经由官府出面,推广种植苞谷同土豆,根据地方报到户部的资料看,也算颇为成效。要是这苞谷同土豆两种,能在西北、西南推广开来,往后遇到饥荒之年,也能少饿死几个百姓。”曹颙说道。

    十七阿哥听了,道:“怎么就西北、西南,皇阿玛不是使人旗丁回东北屯田么?为何不在东北推广?”

    曹颙回道:“这几年皇上一直使人在畅春园同天津卫栽种新稻种,还使中原同江南几处督抚监察试种。要是所料不错,东北那边的屯田,皇上应该是想要种稻,省得京城粮仓全赖湖广供应。”

    京官禄米,同八旗官民的口粮,都是稻米。这些稻米,都是经过漕运,从湖广至江南,从江南至京城。

    要是东北广种稻米,那京城对漕运的依赖就弱了几分。漕运腐败,也是朝廷头疼了几十年的问题之一。只是因北方稻米过分依赖漕运,所以这些年都动不得。

    “东北苦寒,能种稻米?”十七阿哥有些疑惑。

    曹颙笑道:“十七爷不知,热河外,前几年就已经有稻田了,只是面积不广罢了。”

    十七阿哥看了曹颙半晌,道:“现下,我总算明白皇阿玛调孚若去户部的用意。要是孚若为户部掌印,指定不比那几位京堂差。”

    “十七爷缪赞,我不过是略尽绵力而已。虽不在其位,但是有皇上的恩典在前,还享着朝廷的几重俸禄,总不好愚钝度日。”曹颙说道。

    实际上,不过是曹颙为自己寻条后路。

    想个小法子,一时之间敛些银钱,始终是小道。成功了,也不过是给皇帝添些零花钱,算不得上台面的大功劳;失败了,在皇帝眼中就成了无用之人,家族兴衰荣辱都失了倚仗。

    而身在他这个位置,处于权势之中,为了支撑门户,也没有退路。

    他只能另辟蹊径,为自己多添几个筹码。至于利国利民,百姓疾苦,他心中也想到,但是总觉得太遥远。要说他全然无私,只是为了百姓安康,他还真没有那么厚的面皮。

    听了曹颙的话,十七阿哥露出几分羞愧,道:“孚若看似散漫,这些年来,却是为国为民。说起来,我才是废物点心。妄为臣妄为子,但求自保,全无为君父分忧之心。”

    十七阿哥才开朗半月,曹颙可不愿他再陷入纠结,正色道:“十七爷稍安勿躁,十七爷尚年轻,现下多看多听,少说少做;往后多说多做,总有能者多劳之日。”

    见曹颙这般认真,十七阿哥眼中的迷茫慢慢散去,喃喃道:“再忍几年么?也罢,这些年都忍了,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东直门内,李宅。

    还有几日,就是李鼐嫁女之期,请帖早已发出去,今儿就已经搭起了喜棚。

    李鼐坐在书房,手中拿着的是父亲的回信。见父亲信中提及,已经给李氏去信,请曹家使人协助李鼐调查李鼎之事,李鼐不禁皱眉。

    虽说早先他也想过请曹颙帮忙,但是这毕竟是李家家事,如今连姑母都告之,还让曹家下人掺合进来,那岂不是要“家丑外扬”?

    李鼐心中并不赞同父亲的意思,但是向来孝顺惯了,也生不出违背之心。他只是撂下信,觉得有些心烦,看来等料理完女儿的婚事,还得往昌平走一遭。

    他正烦着,就有管家来报,道:“爷,孙家舅爷来了……”

    第0815章 “谈判”

    李鼐上次见孙珏,还是端午节时。

    那双生子之事,李鼐四月末就同孙珏提过。是在酒桌之上,酒过三巡之后。虽说再无旁人,但是孙珏的反应仍是很激烈。

    换做是谁,白给别人养了几年儿子都不会好过。

    李鼐好话说尽,孙珏仍是不假颜色。瞧着那气势汹汹的模样,若不是李鼐是他的亲姐夫,那样子就要动拳头。

    因顾及女儿的亲事,怕闹将出来,引得范家那边闲话,所以李鼐只能忍着,寻思等嫁女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没想到,孙珏能主动上门。

    “是玉树来了!”李鼐亲自迎了出去,脸上满是温煦。

    孙珏穿着九成新的官服,身材微微有些发福,对于姐夫的热络,低不可闻的冷哼一声,随着李鼐到客厅这边。

    曹、李、孙三家,孙家不过是靠曹家帮衬,才有今日,李家却是能同曹家比肩的。

    正经说起来,还是李家高上一头。李鼐祖父早年任过广东巡抚,封疆大吏;曹颙祖父终老江宁织造,始终是天子家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