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重生于康熙末年

章节目录 第192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心中不快,也不好当着十六阿哥牢骚,曹颙只能漫不经心的哼哼几声。

    十六阿哥同他相交多年的,这会儿功夫心里已经转了几个弯,道:“就算皇阿玛没有口谕下来,孚若还能袖手旁观么?皇阿玛也没当你是外人,要不然也不会托你办这个。”

    曹颙甚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几斤几两,没有同康熙做“内人”的意思。

    这个话,不好再说。再说下去,怕是十六阿哥都要以为他不知好歹。

    毕竟,许多官员,为了前程,瞒着父母亲死讯,就是为了避开丁忧。守制丁忧,还能被皇帝惦记,说不得这在外人眼中已经是恩典。更不要说,皇帝还有钦命下来。

    因此,曹颙岔开话,道:“十六爷,关于十三爷,皇上有没有说什么?会不会让十三阿哥到户部当差?”

    说起这个,曹颙也有些不安。

    若是因十三阿哥出山的缘故,引得四阿哥猜忌,那以后十三阿哥在雍正朝的地位就没那么稳固。曹颙之前的计较,就付之流水。

    十六阿哥摆摆手,道:“以十三哥现下的身子骨,就算想要当差,也等养上几个月。皇阿玛已经吩咐下来,使两个御前听差的太医往十三哥府上走一遭。十三哥也是,心思太重,要不然也不至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曹颙听了,心中稍安。

    其实,就算十三阿哥现下当差,不是去户部,就是去兵部,应当也无大碍。

    户部有四阿哥,兵部的十七阿哥是个“隐藏”的“四党”,十三阿哥只要不脑袋发昏,去跟十四阿哥搅和在一块儿,四阿哥就不会收拾这个向来同他最亲善的兄弟……

    待十六阿哥走时,曹颙心情已经平复。

    是啊,即便康熙没有口谕下来,关系到十三阿哥府,他也不好冷眼旁观。

    不过,想到今儿所见的两位皇孙阿哥,曹颙心情有些沉重。弘皙早已褪去年少的青涩同张扬,整个人温润如玉。

    他虽不是嫡子,却是嫡孙,为皇孙中身份最高贵之人。

    按照《仪礼》,君王诸侯正妻所出之子的儿子,统为嫡孙;嫡长子的嫡长子,为嫡长孙。

    在二福晋去世时,他是以亲子礼执丧。

    康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承认了弘皙的嫡长孙身份。

    按照宗室礼法,就算二阿哥被废,皇家正统也当落到弘皙什么。

    满清入关多年,推崇礼教,嫡庶宗法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就算弘皙什么都不做,不管是宗室,还是百官,也有大批的人在关注他。

    除了弘皙,还有弘明,“大将军王”嫡子,长在深宫中,也是人精子。

    曹颙不是担心自己,是担心外甥福彭。说是养育宫中,但是康熙哪里有功夫带小孩,不过是在阿哥所安排个院子,放在上书房读书。

    弘皙还好,到底年纪大了,二阿哥同讷尔苏又有宿怨,福彭是个伶俐的,不会同他亲近。

    弘明却肖似其母,看着天真浪漫,实际如何,还有待思量。

    曹颙还记得多年前,姐姐告诉自己的秘辛。完颜永佳当年没有赶上第一次选秀,不仅是因其父在外的当差的缘故,还同她的堂妹十四福晋有干系。

    论起出身,完颜永佳是伯爵府长房嫡女,母亲又是尊贵王府格格,比十四福晋高出一大截。十四福晋虽为妹妹,但是两人同年。

    剩下的,就是伯爵府不为外人道的秘辛,使得完颜永佳错过了那次选秀,十四福晋才得以成了皇子嫡福晋。

    若是堂姊妹两个同年选秀的话,不用说,那指为皇子嫡福晋的指定是出身更显贵的永佳。

    三年一次的八旗选秀,选的不是美女,而是出身家世。

    皇家将八旗贵女的拴婚权攥在手中,也是为了防止权贵私下结党,威胁皇权。

    有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母亲,弘明就算不能青出于蓝,也当差不到哪去。

    曹颙可不愿意自己的外甥,受了他们的算计。

    姐姐同讷尔苏虽生了四个嫡子,但是长子福彭,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紫禁城,阿哥所。

    从校场回来,顶着风,福彭丝毫都不觉得冷。他刚从校场回来,练习了大半个时辰射箭,使了不少力气,只觉得自己饿得不行。

    也是,他今年十二岁,正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的年纪。宫里课程又紧,早饭早早就用了,中午只用了些点心,如何能不饿?

    小太监吴世英捧着书包,还有弓箭等物,跟在他身后。

    从今年正月,他就奉旨搬进宫中。

    对宗室子孙来说,“养育宫中”是恩典。若是格格的话,就算不封和硕公主,出嫁时也会越级封赏;要是阿哥的话,内务府考封时,一个“优等”是跑不了的。

    可是,福彭不是寻常阿哥,他是平郡王府的嫡长子,只因没到年岁,没有正式请封世子。不管是王府,还是外人眼中,他都是平郡王府当仁不让的继承人。

    这份“恩典”平郡王府不稀罕,却也只能受着。

    康熙倒不是为了“质子”,毕竟皇权稳固,一个只有爵位、没有封地的宗王闹不出什么大乱子。他这样做,只是加深皇家同王府的联系,做两手准备,培养福彭这一任平郡王对皇室的忠心。

    当年,福彭的祖父平悼郡王纳尔福康熙四十年薨时,纳尔苏还小,虽袭了父爵,但是也养在宫中,等到成亲时,才回到王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