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 好友

章节目录 第265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六如比丘尼说:“譬如郡王站立一日后,在檐下跪坐,初坐时身体舒适,不觉是苦,久坐则双腿微麻,于是知道坐亦是苦。”

    除却修行佛法外,世间没有真乐。

    荀靖之说:“我不想修行佛法……法师得到真乐了吗?可能告知我得到真乐时的感受。”

    六如比丘尼说:“我未得真乐。”

    荀靖之看着竹帘上六如比丘尼的影子,那是一个沉静的影子。荀靖之觉得自己有些发烧,浑身一阵冷一阵热,冷比热多。他看着六如比丘尼映在竹帘上的影子,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受。

    什么是“真”?影只是影,他能抓住的似乎是六如比丘尼的声音。六如比丘尼的声音如同一道甘霖,那不是他所需要的水源,但是可以稍稍缓解他心中的干渴。他轻声说:“是吗……您也没有得到过真乐吗?”

    六如比丘尼回答他:“郡王,佛法不在得,在悟。以为‘我’能得真乐,是以为‘我’胜过众人,以为‘我’与众人不同,此时恰恰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时。郡王,因此我并无所得。”

    荀靖之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无所得。他问六如比丘尼:“法师开心吗?”

    六如比丘尼说:“唯求安心。”

    漏。烦恼。不得解脱。

    不得解脱,不、得、解、脱,他有多久没有过安心的感受了。如果不向空门寻求解脱,他可还会有安心的感受吗。

    如果苦还能忍受,那便是苦。不能忍受时,人会想寻求解脱,向空门销去一切烦恼,那苦也就消失了。他最深的苦与执念有关,他执着地怀念一位故人,当他不再怀念时,不,他觉得自己尚能忍受,他不允许自己忘记。

    荀靖之感受着自己的身体的酸软和疼痛,这具报身为病痛缠绕……贪、嗔、痴被称为正三毒,他想起一个日本国故事,清姬化生的大蛇因正三毒在大火中燃烧,他坐在佛堂前,报身却像清姬化生的大蛇一般痛苦,如遭烈焰焚烧,如被冰水泼身。

    四周的空气因一场雨水而变得清新湿润。檐下的佛铃发出轻响。通觉寺的比丘尼们早已结束了诵经,寺中只剩下了木鱼声,一下一下,敲得缓慢,从通觉寺深处传来。

    是该放下了吗,他累了,不得安眠。

    笃、笃、笃、笃……

    木鱼声从月光下传来,一下一下像是落在了荀靖之的骨节上,一下、一下,木鱼声叩问他这具身体中的魂魄。他坦诚地对六如比丘尼说:“法师,我有贪嗔痴,放不下执念。”

    他以为六如比丘尼会开解他,劝他修习佛经。然而,六如比丘尼说:“郡王,我也有,人人皆有。这是有漏世间。”

    荀靖之问:“法师也有贪嗔痴吗?”

    “有。佛门修行有六波罗蜜多,又译作六度、六‘到彼岸’,乃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应为众生行布施,施财、施法、施无畏,可是我听闻郡王深夜来访,我得重新换回衣服,那时我很惫懒,不高兴郡王深夜来了。恶从一念生,我不愿行布施,嗔怪郡王。”

    “深夜来访,是我的过错。法师有妙德,我感谢您愿意见我。法师会改悔,可我不想改悔,我不放下。法师要劝我放下吗?”

    “郡王不想放下,我劝也不会有用,我劝您只会让您更加不想放下,只是坚定您绝不放下的决心。郡王,佛不渡人,人自渡己。郡王如果不想放下,您的不放下也不妨碍别人,那您可以来与我同座,我无法让郡王放下,但是我可以使郡王的心稍稍得到喘息。我向您表示尊重,不是因为您是郡王,而是因为人负担起诸苦,走一条不好的路,要有异常之勇气,而您选择这样去走路。郡王,不必苛责自己,堪忍世间充满诸苦,错不在一个人。而一个人独自行走,是会更苦的。”

    人独自行走,是很苦的。荀靖之眼眶微湿,道:“多谢法师。”他感谢六如比丘尼在这一夜对他的布施,六如比丘尼将善意和佛法布施于他。

    有一位中年女尼提着灯笼走了过来,对荀靖之躬了躬身子,道:“郡王,寺外有人找您。”

    荀靖之有些疑惑,不知道谁会在这时找他,而且还找到了他。

    他向来传信的中年女尼说:“多谢。”然后朝竹帘后的六如比丘尼点头示意,“法师,今夜打搅了,我改日再来拜访。”

    六如比丘尼也在竹帘后点头回礼。

    荀靖之站了起来,问中年女尼:“是谁找我?”

    中年女尼回答他:“是您的家仆,和周大人。”

    “周大人,哪位周大人……周鸾?”

    “周紫麟周大人。”

    周紫麟?荀靖之不知道周紫麟大半夜找他做什么。周紫麟是周鸾的哥哥,荀靖之没和他说过几句话,他们两个人互不熟悉。

    中年女尼在前面带路,荀靖之跪坐了许久,腿有些麻,再加上有些发烧,精神不算太好,走路时差点摔倒,中年女尼立刻扶了他一把。

    荀靖之披在身上的百衲衣落在了地上,地上还留着雨水,有些湿润,他弯身将衣服捡了起来。

    荀靖之弯身时,中年女尼看到他背上有一片深色的痕迹,以为是水痕,问他:“郡王的衣服还没干吗?您的家仆恰好带了衣服来,您可以换衣服了。”

    荀靖之点了一下头。其实荀靖之的衣服早就干了,他在佛堂前坐着时,身侧放了小炭盆,他自己又一直将湿衣服穿在身上,体温和炭火已经将衣服暖干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