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走出吴庄》

正文 走出吴庄二十八骨肉亲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b>二十八<o:p></o:p></b><o:p></o:p>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二年正月,为闹元宵作准备的锣鼓早早儿就敲响了。这锣鼓声是庄稼人对上年辛苦劳作的总结,也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更是开春解冻之前的休闲和狂欢。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风俗在河东八村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据吴庄村的老辈人传说,他(她)们年轻的时候所经历的盛况和荣耀可大了。从正月十四就开始垒旺火,一直垒到正月十六甚至正月十七。十字街井栏前的旺火象小山似的,照亮了吴庄大街小巷。那闹元宵的红火形式也种类繁多。有台阁(穿了戏装的演员站在一个能转动的台面上做姿势)、有拉阁(穿了戏装的演员被彩车拉着表演)、还有挠阁(下面一位扮成丑角的壮汉子扛着高高的铁架子,铁架子上坐着一位穿了戏装的妙龄儿童,上下一齐扭动)。后来又加了舞龙、旱船、火。吴庄村的红火在河东八村也堪称一绝,外乡人争先恐后来观赏呢。可是解放以后就变成了高跷和地皮菜(扭秧歌)了。“文革”期间全公一种模式,都变成唱语录歌和游行呼口号的样子了。这就有些单调乏味,失去往日的丰采了。<o:p></o:p>老年人的怀旧丝毫不影响年轻人的热情。许多风俗正是以改头换面的形式才得以留存。在年轻人的意识里,欢天喜地、朝气蓬勃与新春伊始的春和景明是同等的概念。当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她们的新衣服上的时候,激越的锣鼓衬托着她们扭动的身躯,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便不复存在了。只剩了歌声和笑声。尤其是生命力旺盛的年轻女性,那紧身胸衣下搏动的青春更为热切、更为汪洋恣肆了。<o:p></o:p>这一年,人们的精气神特别旺。虽然不挣工分,不吃集体灶,自动参加演出的人却特别多。过去吴庄宣传队的旧骨干不必说,锣鼓声一响他们就发瘾了。连以前从未登过场的家庭出身不亮堂的冀建中、冀建国、丑妮、二妮等也跃跃欲试挤到了秧歌队里。据说中央给文艺娱乐松了绑,过去有“重大历史问题”的名演员都已经登台亮相了,旧戏也可以上演了。所以,参加文艺宣传的对象和内容都可以放宽尺度了。高跷可以扮演传统戏中的“白蛇传”,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也可以亮相了。这样,吴庄这一年的节目形式就多姿多彩了。高跷、旱船、秧歌和狮子舞,弄得乐队的人手倒不够用了。从正月初十就进入彩排,锣鼓声中夹杂着丝弦乐器,以及娃娃们燃放爆竹的恶作剧。这一切,震撼着吴庄上空充满火药香的空气。与吴庄村人高昂的情绪势均力敌。<o:p></o:p>这天,掘井英雄吴长红和冀二虎也被好事者推入了乐队。一个吹口琴,一个吹笛子。跑旱船的二妮,突然想到了过去的一位文艺骨干。趁大家休息的空儿,放下旱船,未脱彩服就跑到了文景家。叫文景也快去扭。<o:p></o:p>“啊呀呀,快快儿去吧。连最本分的长红哥和二虎哥都进了乐队,你还闷在家里!可惜煞你这身手了!”二妮夺过文景手里的料豆子,倒在驴槽里;把文景推到家中镜子前,就催她梳妆打扮。<o:p></o:p>“过去宣传队的旧人还有谁?”文景坐下来笑着问。她猜长红既有心肠进乐队,肯定是第四眼深井要竣工了,他(她)俩的事也有了希望。内心充满喜悦。又见二妮的浓发梳成了高高的侍女髻,眉梢儿描到了鬓角,彩衣飘飘逸逸象仙女下凡似的,十分可人。接着问:“你这扮的是谁?”<o:p></o:p>“何仙姑呀!”二妮低头整一整她那水红袄儿和翠绿荷叶儿裙子,明晃晃的耳坠子摇摇晃晃的说,“改革开放了,取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思嘛!”<o:p></o:p>“美!漂亮!”文景赞叹道,“难怪海容来说她姥姥、姥爷的眼睛只瞄着跑旱船的姨呢!”<o:p></o:p>“咳,红梅花、赵春玲都在场呢!就差你了!”二妮见文景并不动手梳妆,就摇着她的肩头说。<o:p></o:p>“赵春玲?”文景为之一惊,机械地动了一下手中的梳子。瞪着迷茫的大眼睛望着二妮。红梅花在场是她意料之中的,这正是她不肯出去凑热闹的原因。红梅花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不怕羞不怕骚、不怕当众出丑。她怕与这位情敌遭遇后发生口角,在众人面前现眼。然而赵春玲的突然降临在文景内心引发的震撼就不亚于八级以上的地震了。<o:p></o:p>“这有什么奇怪么?你不知道今年春节赵家大团圆么?”二妮反问道。原来赵春树和春玲都来了。www.kmwx.net赵春怀在婚配的圈子里绕来绕去,又转来娶了红旗公供销店的“京壳儿”。屈指算来那“京壳儿”是将近三十七、八的老处女了。想必爹娘是知道赵春怀再婚和赵家的大团圆的,只是瞒着文景罢了。想起自己当初冒冒失失与赵春怀和京壳儿撞了车,昔日的光阴又仿佛重新返似的。人生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就会走一段弯路,这一撞就耽搁了京壳儿六七年!这段弯路的教训对双方都是惨痛的。文景再也打不起重新走上歌舞场的精神了。<o:p></o:p>“你坚持不去么?多可惜!”二妮深感遗憾,惋惜地跺脚。<o:p></o:p>“这几天,你看到春玲的孩子没有?”文景急切地问。<o:p></o:p>“她?她好象没有孩子呀。”二妮摊开双手说。她瞪着画妆后黑白分明的大眼,不明白文景怎么会惦记着春玲的娃娃。<o:p></o:p>“女娃!一个象海容那么大的女娃!”文景认真地给二妮比划。“眼儿大大的,个子比海容瘦小,叫海纳”<o:p></o:p>然而,锣鼓声又由缓到急响起来了。两人一怔,二妮说声“天呀,晾了场了!”就急急忙忙飘走了。<o:p></o:p>文景呆呆地望着二妮飘出家门,飘出街门,失去了踪影。半天才想清楚二妮为什么会不知道海纳。慧慧的私生女儿还未过日就被文景抱到了省城西站,后来又被春玲偷偷儿抱到了长春,除了陆家巷的乡邻偶尔会想起那小不点儿来,谁还会惦念那娃儿的去处呢?然而,海纳的音容笑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都无不充涉文景的大脑。无论如何,文景不能失掉这个机会,她必须见小女儿一面!<o:p></o:p><o:p></o:p>※※※<o:p></o:p><o:p></o:p>文景从来不喜欢鬼鬼祟祟的作为。可是在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她趁着朦胧的月色,悄悄地站在赵家墙外的柴草垛前,倾听了半天。她压着砰砰的心跳,在杯盘相撞的吃饭声中逮捉一个细嫩的小女孩的声音。赵春玲的出现激起她生命中母亲的情愫。一年多不见如同一个世纪。她迫不及待地想听听娃儿说话的口舌利爽了没有,想看看小海纳吃胖了没有、长高了没有。可是一无所获。<o:p></o:p>了家吃晚饭的时候,海纳又成为全家的热门话题。文景怪怨父母不该把春玲来的消息瞒着她。文景的父母说他(她)们一直在暗暗地帮她留心。每逢路过赵福贵家的小巷时,都要停留一小会儿,仔细瞧瞧那小巷里有无小女娃儿蹦出来。她(他)们领着海容看红火时,还吩咐海容认真瞅瞅观众圈子里有没有妹妹。奇怪得很,不仅没有发现小海纳,就连赵福贵老两口儿也不见。难道说他(她)们为了藏娃儿,连红火也不看了?<o:p></o:p>“弄不好我得与赵春树交涉!我有权见我亲手抚养过的女儿!”文景说。这天晚上她吃得很少。长久以来一直被压抑和隐忍的思女情怀、骨肉亲情又复苏了。文景的思想和行动完全被相见的欲望降伏了。<o:p></o:p>“你先忍一忍。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那天,不会不出来。”文景的娘说。<o:p></o:p>于是,文景度日如年地等待着这一天。<o:p></o:p>正月十五元宵节,风轻日丽,万人空巷。吴庄村的男女老少都衣着簇新,蚁群似地拥到十字街口了。激越的锣鼓声响起后,先是高跷踩场子。随着“咚咚嘁呛嘁,咚儿咚儿嘁呛嘁”的锣鼓声点子,那场子越来越大;围观的人在一片嘻笑声中往后退。接着是旱船飘了进去,狮子滚了进去。由于吴庄村这年的红火规模大、花样儿多,村西的赵庄、村东的李庄也赶来不少凑热闹的观众。这样吴庄村十字街口的盛况就可以用摩肩擦踵、人山人海来形容了。为了不出意外,吴顺子事先就用门盖了井口。所以捷足先登者早早儿就占领了井栏、井架。十字街口的几户人家的屋中西门庆和潘金莲得手后的喜悦一般。晾得春玲身边的“王婆子”下不了台。红梅花一生气就解下木腿子,跳下课桌,隐没在观众圈儿里了。<o:p></o:p>吴长方正和春玲告诉什么,文景渴望看到的小海纳出现了!是的!尽管文景所在的屋:“我要妹妹!我要妹妹!”接着就伸开两臂紧紧地把抱妹妹的妈妈箍了起来。靠自己的小身躯来捍卫失而复得的妹妹。<o:p></o:p>文景不忍娃娃们再受惊吓,一横心就将自己的新上衣揪扯下来,甩在那赵老六面前。说:“连衣服带钱,你都拿去!”那赵老六接过衣服忙掏口袋,只掏出十八块钱。他已看出文景是真疼孩子,扔给文景衣服就耍赖,说:“看你也没钱,快把娃娃还给我吧!”<o:p></o:p>文景一急含着眼泪朝众乡亲们求援:“乡亲们,大伙儿先给我凑一下吧。我陆文景不是粘皮扯肉的人,下午就会设法还给大家!”<o:p></o:p>二妮见文景铁了心要收养这病娃娃,长叹一声,从自己口袋里出五块钱来,丢到文景摊在地下的衣服上,没趣地离开了。平日文景扎过针的也纷纷解囊。也有那囊中羞涩的、小气黏滞的就悄悄儿溜了。文景眼睫上挂着泪珠,只将那犀利的目光盯着吴长红。她希望他能拾起那衣服披到她身上,然后很男子汉地对那赵老六说:“来,跟我来。这三块钱我来付!”然而吴长红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气急败坏地阻挡众人往地下的衣服上凑钱。他说:“别,不能这样!倒卖孩子是违法行为啊!”<o:p></o:p>“啊呀呀,好你长红!墙倒了压了人,你才查皇历看能不能动土!乡亲们把自己的钱都拿去。这三我来付!”文景身后的一个人说。众人不约而同抬起头来,齐看这慷慨大度的男子汉是谁。只见这人眼戴墨镜,身穿高领子风衣,肩上还背着行囊。原来是乡探亲的吴长东。<o:p></o:p><o:p></o:p>※※※<o:p></o:p><o:p></o:p>在河东八村,正月的锣鼓声一旦结束,庄稼?ahref=/qitaleibie/situ/target=_blank>司徒氡父锥瘟恕f教镎亍7头世菅摺4航酱焊9郝蚧剩晃ヅ┦薄u饧柑煳庾拇逑铮咛咛ぬさ纳蟮奶闵完リサ某瞪巡痪诙恕k孀挪脊饶竦拿校蟮芈冻隽撕谏乃只常惶镆袄锏木拔镌谖氯蟮拇悍绲拇捣飨拢锹桃馊谌凇r荒昀镒盍钊松裢某渎募窘诳剂恕?o:p></o:p>在这人欢马叫的时节,有一位老农的心情却不受春意的感染,总是受世情的蛊惑。这天清晨,太阳还未揭开迷蒙的雾被,陆富堂老汉就扛了锹下了地。他满以为自己是吴庄村起得最早的人呢。不曾想与他家相邻的慧慧家的责任田里已有人了。听见他这头的响动,那头叫了声“富堂伯伯”。陆富堂便听出是慧慧的慧生了。望望那头只有一个黑魆魆的身影儿,富堂老汉问:“你爹呢?”慧生说:“我起炕时没忍心惊动他。一会儿就来。”<o:p></o:p>仅仅这么一句话,在这春寒料峭的朦胧里,就足以建构陆富堂的悲哀和幻觉了。他一边干活儿,一边想象慧生孝敬他爹的一切细节。起床时蹑手蹑脚,想让爹多睡一会儿;劳动时,自己使用新锹重耙,让爹使用轻的;浇地时自己站在泥里水里,让爹站在干处。反观自身呢,是自己起炕时蹑手蹑脚,怕惊动了文景与她的娃儿们。有人说“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爹娘的小棉袄”,那“小棉袄”只是脸蛋儿好看、声调儿柔软罢了!“不实惠!一点儿都不实惠!”<o:p></o:p>陆富堂一边平田一边自言自语。汨汨的汗水在后背上流淌。劳碌和疲乏丝毫都驱赶不走他的忧伤。<o:p></o:p>天色转白了,树上的鸟儿抖抖身子清醒过来,叽叽喳喳鸣转。路面显出了灰白的面目。直到这时,慧生的爹才拖着锹、叼着烟卷儿出来。他一张嘴,空气中就送来一股市卖烟的幽香。与陆富堂打过招呼后进入自家的责任田里,慧生爹就象过去验工的队干部一样,一会儿埋怨慧生这儿没有刮平,一会儿又埋怨那条土堰没有垒直,摆出一副老爷子的架势。其实他的年龄还不及陆富堂大呢。况且,慧生是干活儿很精细的后生,那田地修整得比陆富堂家的强多了。就连陆富堂家的责任田也比过去吃大锅饭时那集体的地强多了。土地一到了庄户人自己手里,就恨不得描龙绣凤,种田汉稍稍肥富一点儿,就兴头得不知自己是谁了!<o:p></o:p>陆富堂朝村口望望,希望文景也出来帮帮自己。然而,不断有扛锹的、拿刮耙的青年男女出来,却没有文景。本来,昨天晚上文景说好是要同爹一起来平田整地的。可是,直到早炊的柴烟在吴庄的上空散尽,女儿也没有出现。<o:p></o:p>陆富堂累了。他默默地擦罢锹,默默地离开了自己的责任田。老态龙钟地走上了家的阡陌。再没有心气儿朝隔壁的父子俩望一眼了。不料,他刚刚走出地头,倒被往日不爱多话的慧生爹喊住了。慧生爹问:“富堂哥,今年还按老法子种么?”<o:p></o:p>陆富堂不得不停下来,张着迷惘的老眼望着那父子俩。说:“什么老法子不老法子的?”<o:p></o:p>慧生便停了手里的活计,耐心地给他讲解道:“老法子种就是还按咱过去的办法种。新法子嘛,就是垄起土塄来,挖埯点种,然后上面覆盖上比塑料布还薄的透明地膜。既保温又不失水分。等籽种发芽后再捅破地膜。这叫科学种田,收量大呢!”<o:p></o:p>“地膜?大队给发地膜么?”陆富堂似懂非懂地问。<o:p></o:p>“咳,吃大锅饭把你惯坏了!土地都承包到户了,你还想靠大队?”慧生笑道。<o:p></o:p>陆富堂一听慧生的笑声里带一种轻蔑的嘲讽味道,气鼓鼓地转身便走。一路走一路嘟囔道:“光景才好了几天,人们都牛气得不知姓甚了!挖埯、覆盖,什么地膜!那要多少劳力!跳哒得要上天!老法子种下的粮食都吃不了呢!哼,我叫大锅饭惯坏了?放屁!这后生几时学坏了?想金盼银的狗崽子!”<o:p></o:p>陆富堂蹒跚而行,脚下被什么硌了一下。这让他很是恼火,把那障碍物踢了老远。没走几步,又硌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久违了的杏核儿。拾起来把玩,圆圆的鼓鼓的象是甜杏核儿。这便勾起他儿时的忆。记得小时侯他家有一个旱园子。旱园子里开着豆腐作坊。因为没有井不能种黄瓜、茄子、芹菜等费水的菜;爹就在园子里种了黄花、豆角、葫芦和玉米。靠南墙根儿就有一棵甜核儿杏树。园子里的杏儿总是和田野里的小麦同时泛黄,同时熟透。每到麦收时节,乡亲们从田地里割麦子归来,又热又渴时,娘就把又大又水的甜核儿杏送给大家尝鲜。这时,菜园子里的葫芦也正到了打支芽的时候,油炒甜杏仁、葫芦支芽儿和葫芦花,炝了锅再拌上嫩豆腐、新麦面疙瘩,啊呀,那个鲜,那个香,可是庄户人的一绝哩。打从土改时收了那个园子,就很少见这甜杏核儿了。偶尔得了几个甜核儿杏,又没有豆腐和葫芦支芽儿,几样东西总也赶不到一起了<o:p></o:p>日怪的是这天的遭遇就象梦境中发现了金元宝一样。你刚刚拾了几个,没挪动几步另几个又在前边向你招手。有时竟然象稀稀拉拉的羊粪,黑点点儿匀溜溜地撒在路边儿。富堂老汉如获至宝,孩童似地腋下夹了铁锨,兜起衣襟,一路走一路拾。一直拾到南坡根底,望见断魂岗上文德的坟头,富堂老汉才大吃一惊。他直起腰来朝前后瞭瞭,南坡底只有光秃秃的几株白杨静悄悄地立着。捏一捏衣襟中的杏核儿,硬硬的鼓鼓的并未消失。他站在一个叉路口朝几条小路的分支张望,那小路越来越细,伸入到各个坟场。老人眨了眨眼定醒了一会儿,便明白是儿子的昭示了。既然儿子真有这等灵性,又与他息息相通,他倒也不象往日那样悲伤。老汉径直爬上断魂岗来到文德的坟前,把锹插在文德的坟头,脱下外衣来把杏核儿在衣襟里筛了筛,选出十粒大个头的,然后开言道:“文德,既然你成了有头有脸的,替爹拿个意。你说咱家今年种地用不用科学地膜?爹把这十个杏核儿顺锹把往下出溜,向左边多了咱就科学;向右边多了咱就是保守的法子。”陆富堂哆哆嗦嗦一撒手,那十粒杏核骨碌碌分别落在坟坡两边。他先数数左边的,一共是四颗;再数数右边的,一共是六颗。便长长地吐了口气。心想:虽然是两票的优势,到底过了半数。文德参与了意见,也算个集体的表决了。<o:p></o:p>“啊呀呀,富堂伯伯,你可救了我了!”<o:p></o:p>陆富堂正沉浸在自己的郑重思考和重大决策中,空旷的坟场里猛可间出现了尖锐而激动的喊声,把老汉大大地吓了一跳。<o:p></o:p>“我爹和我哥一早就上了黄道岭去挖坑。我娘让我去给他们送籽种,这甜杏核儿籽种可贵呢!我爹接过我背的袋子一看,见袋底有个洞;用手提提那袋子,估计漏掉四分之一。我爹揪起铁锨来就要劈我。多亏我哥拉住了,教调我道:‘还不返去拾去!没想到您老倒替我拾了半路!’”这冷不丁出现的人是吴二狗的二小子吴二蛮。吴二蛮嘻嘻地笑着,上前来提了陆富堂的衣包就要走。<o:p></o:p>反应迟钝的富堂老汉直竖竖地立在儿子坟前,开足思维的马力,半天才搞清楚自己所拾的甜杏核儿是吴二蛮丢失的。吴二狗与他的双胞胎儿子大蛮、二蛮承包了黄道岭。父子三人要开垦,不,最时髦的话叫开发。对,开发甜杏林。<o:p></o:p>“咳,小狗日的,连我的衣服也拿走了!”陆富堂气急败坏地冲二蛮蛮的背影儿喊。<o:p></o:p><pal&“style=&“t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