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超时空超级许愿系统

正文 第209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到了7月底,我的名字在相关站作为拟招募人员进行公布了,并接到了通知,把我分配在阿坝州的理县,让我8月旬去理县报到并签订志愿服务协议。

    出发之前,我在也对阿坝州及理县作了一番了解。从成都坐汽车过去还得要5、6个小时,交通不是很方便。

    虽然通知报到后到参加培训正式班还有10多天时间,但我也没打算回家。一是因为路途遥远,二是因为待在家也没什么意思。

    因此,我便准备好了行李,直奔理县,去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吧。

    到了理县县城,我找到相关部门报了到,并签订了三年的志愿服务协议,并讲了自己的实际情况。

    当即被告知把我分配在理县北部某乡卫生院。我办妥相应手续,在县城停留了两天,对当地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理县隶属于阿坝州,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

    理县总人口只有4万多人,其藏族约占了48%,羌族约占了32%,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了20%。

    说得通俗点,理县的人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一个镇的人口还少。我所要去的乡只有2000多人,东部地区的一个村的人口还少。

    大家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贬低理县的意思,我只是要说明这个地方地广人稀。

    说实话,来了两天,我对这个地方还有了几分眷恋。因为这里的生活虽然是单调,没有灯红酒绿,但更多了一份宁静。

    而且这地方平均海拔2000多米,境内山峦起伏,高差悬殊,沟谷纵横,景色十分迷人。加没有工业污染,天总是那么蓝,一出门能给人一种心情愉悦的感觉。

    整个县城其实是沿着317国道线而建。虽然县城面积不大,但能感到强烈的藏族、羌族氛围,给了我一种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新感。

    两天后,我便坐汽车去了我的分配地――北部某乡。汽车驶离317国道后沿着盘山公路一路颠簸了约3、4个小时,其实直线距离应该是不远,但走山路可有得受了。

    车有些当地居民都吐了,我其实也是胃里翻江倒海的,但最终还是强忍着到了目的地。

    乡政府所在地很小,我也很容易找到了乡卫生院。我看了看手机,信号较弱,已经快下午1点钟了。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红砖砌着的小院,面向南方,看外墙的水泥搓沙似乎还很新。

    院外大门两边的墙挂着两块长条的牌子,一块是白底黑字,面写着“理县XX乡卫生院”;另一块是白底红字,面写着“理县XX乡卫生院机关党支部”。

    正对院门的是一排5间面南背北的房子,左右两边各是4间一字排开,院门的两边各还有两间面北背南的房间。

    所有的房子都只有一层,面盖着水泥机瓦。整个院子的格局其实是用四排房子围成了一个院子,然后在院门处留了个空,没建房子,建了个院门。

    院子的西北角,也是西面那排房子与北面正对大门那排房子的的接合处有一个小过道,过道后面应该是厕所等附属房间。

    院子内有一个大操场,约20多米见方。院子里停着2台稍显破旧的摩托车。

    东西两边的房子前都有人扯了铁丝晾晒着衣物。铁丝的两头都是用膨胀螺钉固定在南北两面房子的墙,铁丝的间还有用三根木棍绑成的一个三角架把铁丝撑着。应该是防止衣物晾晒过多后,铁丝间低两头高,衣物都会往间滑。

    看格局,应该东西两边的房子是宿舍或者住院病人的病房,而正对大门那排面南背北的房子才是办公用房。

    我进了院门把行李丢在门口,径直走向里面正间那间房子。

    房门是农村那种普通的木门,刷着绿漆。房门旁边还有一扇两开的窗户,也刷着绿漆。窗户开着,能看见窗户还有钢筋的窗齿,面刷着银白色的防锈漆。

    房间靠窗户的墙边放着一套老式的办公桌椅,椅子坐着一位约四十开外的妇女,穿着白大褂,正低头伏在桌写着什么。

    桌有一个台灯,一部电话,一个旺仔小馒头的罐子充当了笔筒,里面插着几支笔。

    房子里面有个隔间,也是刷绿漆的木门,但门锁着,看不到后面的情况。

    外面这间房子大约4米多宽,3米多长。靠近隔间这面墙边放着排木柜子,柜子门是木板的,不是玻璃的,因此也看不到里面放了什么东西,估计不外乎是件、资料类的东西吧。

    我敲了敲完全打开的房门,年妇女抬起头看着我。www.kmwx.net

    我也打量这年妇女,皮肤很黑,应该是长年在这种高海拔地区生活,接受的紫外线照射较多形成的。有抬头纹,头发简单地扎着,颧骨较高,眼神深邃,看面容应该不是汉族人。

    我开口到:“大姐,我是今年分配来我们乡卫生院支医的应届毕业生,请问我们卫生院谁管人事工作,我先向他报到。”

    尽管当时我21周岁都还没满,而对方可能我大20多岁,我应该叫阿姨是不是显得尊重一些。但我想:女人总归是喜欢别人夸自己年青的,因此叫她大姐,她肯定心理高兴些。

    另外,我说是来我们乡卫生院,也是无形之想拉进与她们的距离。毕竟现在是在人家地盘混,我可是个纯粹的外来户,不清楚这种少数民族地区是不是也跟我们汉族好多地方样,有欺生的习惯。

    果然,年妇女咧开嘴对我笑着,操着较生硬的普通话道:“欢迎欢迎!昨天我们接到了县卫生局的电话,说今天有个支医的大学生过来,让我们搞好接洽工作。没想到你这么快来了,你还没吃饭吧?我先给你倒杯水啊!”

    说着,从后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塑料的方便杯,放了点茶叶,提起办公桌旁边墙角里的开水瓶,给我泡了杯茶。

    我连说:“谢谢!”

    年妇女道:“不用客气!我叫拉巴子,羌族人,你可以叫我拉巴子大姐(嘿,果然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顺竿子爬得倒快。)。你先坐下休息一会儿,我去叫厨房给你准备点吃的。”

    说着把她刚才坐的椅子拉过来让我坐,然后笑着向院门东边的角落走去。

    我坐下来,手里拿着这杯茶。

    茶叶泡了快两分钟了,还是没怎么舒展开来。估计是这地方海拔高,开水烧不到真正的100摄氏度的缘故吧。

    我看了看桌,放着一叠资料。有政府的件,有什么巡诊计划安排表、值班表之类的,还有的面好象是藏,反正我不认识。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拉巴子大姐回来了。

    和他一同来的,还有一个男人,看不出年纪。因为显得较老,要是硬让我猜的话,我猜快60岁了。脸皱纹很深,皮肤黝黑黝黑的,两眼倒是很有光芒。

    他看见我咧开嘴角笑了,伸出手向我握手,嘴里嘟嚷着:“总算把你们盼来了,欢迎啊!”

    我连忙伸出双手去握他的伸出的右手,以显示出对他的尊重。我估计拉巴子带他来,肯定这人在卫生院也是个能说话的人,至少也得是个副院长什么的吧。

    果然不出我所料,拉巴子大姐开始给我介绍了:“这位是我们卫生院的党支部书记兼院长,姓李,汉族人,我们都叫他李院长。”

    我连忙双手握着李院长的手不停地晃,嘴里说:“李院长,您好!您好!我叫胡硕,今年毕业于某省某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初来乍到还请您以后多多帮助和指导。”

    我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的这一套。以前在老师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的,怎么今天表现得这么自然呢?难道是自己成熟啦?

    李院长,还是紧紧握着我的手没分开,激动地对我道:

    “感谢党啊!现在政策好,我祖是赤脚医生,16岁起我在这个卫生院工作。那时还不叫卫生院,叫卫生室。现在算来整整31年了。

    我刚参加工作时,卫生室我和我的父亲两个人,房子也只有两间,十分破旧。

    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我们这个卫生院是第一批由国家投资兴建的,现在建成都3年了。

    以前我们卫生院两个人,现在我们有9个人了。今天你来了,我们正好10个人了。

    目前,加你再算我,我们有4个医生了。还有3个护士。

    加拉巴子,他主要管行政办公这一块,什么档案、人事、会计都归她管。

    还有一个藏族小伙子,你大几岁,负责收费、药房、单位出纳什么的。

    还有一个叫德吉,负责厨房等后勤工……”

    正说着,外面有人喊道:“李院长,可以吃饭了。”

    李院长“呃”了一声,对我道:“这是德吉,今年50出头了,你可以叫他德吉大叔,或者叫德吉师傅也行。我们快去吃饭吧,今天听说你要来,正常吃饭的时间点,我和拉巴子都没吃,等着你来呢。”说着拉着我往外面走。

    我心里暗忖:“这李院长也不错,估计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都朴实耿直,我这刚来,对我这么亲热。”

    厨房在院门东边角落的那间房子里。因为在角落,所以实际有两间房,外面一间是个小餐厅,里面才是厨房。

    到了餐厅门口,李院长看见了我放在院门口的行李,说:“这是你的行李吧!”

    我“嗯”了一声。

    李院长又朝厨房喊到:“德吉,快来帮小胡把行李搬进他的房间里,他住我旁边那间。”

    我连忙摆手,说道:“李院长,还是我自己来。这行李不重,我住哪个房间,你指给我看行了。”

    说着我背起一个背包,然后拉起我的拉杆箱,我这两件行李。

    这时,德吉过来了,抢过我手时的拉杆箱,对我满脸堆笑道:“是胡医生啊!欢迎你啊!你把背包给我,我给你放,你先去吃饭。”

    李院长、拉巴子都说:“快先去吃饭吧!”

    我只好将背包交给德吉,跟着李院长和拉巴子进了餐厅。

    午餐虽说不算很丰盛,但我估计,他们也是用了心的。

    主食一人有一碗米饭,估计是特意为我准备的。因为后来我知道他们很少拿米饭当主食,因为这里不产水稻,大米得从县里买回来。还有青稞饼、糌粑当主食。

    菜有干牛肉、腌萝卜丝、炒水芹菜,还有酥油茶和青稞酒。

    在车颠簸了一午,这会儿我真有点饿了。于是也不客气了,吃了个大饱。

    李院长和拉巴子还都敬了我青稞酒。我虽然推辞说不喝酒,但他们说这是藏族的礼仪,不好违背。但好在青稞酒度数很低,我在大学还是练了点酒量的,这点酒也不在话下。

    饭后,李院长又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起了这个医院的情况、其他几个职工的情况,又拉我到几个办公室串了串门子,算是同事互相认识。

    末了,李院长又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卫生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医疗人才。我们现有的医生除了你,都不是科班出生,以后大家可都指着你突破一起技术难题了。”

    我心里暗忖:“这下可不好,我本来学艺也不精,专业水平真的不咋地。本来打算来混口饭吃,历练历练。这下可好,本来是来抱大腿的,最终,自己倒成了最粗的大腿。”

    李院长跟我唠叨完后,让我先去房间休息休息。这几天先适应一下这里的环境,和同事也熟悉熟悉。

    我先回房间整理了一下行李。德吉又给我送了一些生活日用品,说是乡里条件差,好多东西买不到,他经常去县城采购东西,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尽管跟他提。

    我说要给钱,他说不用了,说是李院长交待过了。

    我的房间是东面这排房子从北向南数第二间。第一间是李院长住的,因为在东北角,所以是个套间。他把外面这间当成办公室,里面当卧室。

    我这间是个普通单间,约4米多宽,6、7米长,倒是挺宽敞。

    屋里有张床,被子褥子是病房的那种,有一组衣柜,还有一套办公桌椅。虽然室内陈设较简单,但屋里打扫得很干净,我也很满意。

    晚餐时,单位加我正好10个职工全部在场,正好坐了一圆桌。

    李院长又向大家介绍了我,又特意叫德吉多炒了几个菜,让大家轮流向我敬了青稞酒,一切都在亲切友好的氛围进行。

    奶奶的,幸亏还有点酒量,虽然青稞酒酒精含量低,好入口,但还是有后劲的。

    晚饭后,我去共公浴室洗了个澡。有太阳能热水器,因此有热水。

    回来后,感觉太累了,便躺在床回想着今天的事,不知不觉睡着了。

    用了大概3天时间,我和单位的同事都混熟了,也开始了正常的支医工作。

    因为我所在的乡人口少,平时班也是挺闲的。根本没多少病人来看病,而且医院的设备也很少,稍微复杂点的病我们也没办法检测。

    遇情况稍微严重点的病人,只能把他们转到县医院,因此经常充当送病人的120医生。

    因为县医院也经常派不出救护车,我们卫生院也没车,如果有病人要转院,只能让病人家属自己包个面包车。我们派个医生在车跟着,以应对突fā qíng况。

    另外一项工作,是去各村巡诊。这也是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困难,因为交通不便,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也很难到卫生院来诊。因此,我们只能提供门服务。

    因为我是最年青的,也是他们学历最高的,因此基本我一年有半年时间在外巡诊。

    去村里巡诊只能骑摩托车,单位有两台旧摩托车是专门提供给我们使用的。

    我以前会骑自行车,但没骑过摩托车,因为我老是感觉它不够安全,是“肉包铁”。

    但现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骑。好在会骑自行车,学骑摩托车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骑慢点,也没多大问题。

    刚开始,院长还派个护士和我一起去,主要是考虑到我对当地不熟悉,不认识路,和cáng mín、羌民的交流沟通怕有障碍。

    半年后,我基本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执行任务了。有时连着去几个村,晚宿在村委会或者村民家,要几天才回乡里卫生院来。

    在支医的过程,我也渐渐感觉到自己水平不够,经常把《内科学》放在医疗箱里,带出去巡诊,遇到疑难杂症力争在书找到答案。

    说实话,经过1年多的工作,我的水平还是有很大提高的。

    当然,我处理的主要问题,都是诸如感冒、食物毒、摔伤之类的,偶尔也有想不开喝农药的。

    总之,我的支医生活,似乎正朝着波澜不惊的方向不断前进。我也满以为我的3年支医生涯将要平平安安地度过。

    记得王小波先生在《我的阴阳两界》一书说:“人活在世界,假如你想要什么,没有什么。这叫辩证法。所以假如你真想要什么的话,别去想它。”

    在现实生活,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如你去准备一件事情,什么都准备好了,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地步。那么,这个“东风”即使你望穿秋水也不会吹过来。

    再打个方,平常在路边走路,你会发现某路公交车隔两分钟来一趟,才过了两分钟又来一趟,怎么这么多。但当你有一天去准备搭乘这路公交车时,你估计要等个一、二十分钟才会来。

    我的支医生涯,也是在过了一大半,我认为会安安稳稳度过的时候,发生了巨变。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按照卫生院的巡诊计划安排,接下来两个星期,我又将开始巡诊。

    我们巡诊的路线是这样计划的:以乡卫生院为心,先向东南方向走,到达最东南的村落后,然后转向北,到达最东北的村落后,再向西返回乡卫生院,作一下补给。

    主要是补给药品、汽油(因为骑摩托车,要自备一个油壶带汽油,沿途可没有加油站)等,这只是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再从乡卫生院出发,向西南方向走,到达最西南的村落后,再折向北,到达最西北的村落后,向东返回乡卫生院。

    整个路线象是一个平躺着的“8”字,也可以说是个无穷大的符号。全程约2周。

    5月12日早,我吃过早餐,德吉大叔还专门给我预备了青稞饼、奶酪,他怕我在路饿着。又把一铁皮油壶汽油给我提到摩托车的货箱里(因为下乡需要,摩托车尾部两边各有一个箱子,跟平常看到的摩托送货的箱子差不多)。

    我将早烧的开水放到稍凉了后,灌到了水袋里,也放在箱子里。

    然后去办公室拿巡诊箱,里面放了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一次性针筒注射器、止血钳等等,以及一些常用的药品。

    当然最底下还有我的镇箱之宝——《内科学》,出去巡诊可得带它,好多问题还得靠边实践边学习呢。

    这样,我塞了满满一箱子,然后也放在摩托车后的货箱里。

    然后,我又回到自己房间,带一包药品,这包药是帮村民代购的。

    我们出去巡诊虽然也给村民免费发放一些药品,只要登好记,让领用人签字行了。但那都是一些较廉价的药品,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且品种有限。

    针对一些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会给他们开一些药,让他们自己去县城买。

    但有的村民一辈子都难得去县城一趟,请求我帮他们买。其实我也去县城不多,经常是德吉大叔让他的儿子帮我带回来的。

    但我要声明,我可没赚取过一分钱差价。

    虽然从小到大,我都不是老师表扬的对象,也不是别人学习的榜样,在老师和同学眼,我也没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但我敢对天发誓:我帮村民带了1年多药了,我没从赚过1分钱,偶尔还给别人贴个零头。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