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升官发财在宋朝

正文 154、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陆辞虽有心亲自带着头回进京的小狄青出门转转,无奈他主持的蔡河的治理工序虽完成了, 却还有大量报告需要补上。()

    毕竟涉及大笔拨款的去向, 在上报时, 是半点容不得马虎的。

    他思来想去, 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将带其采买日常和学习所需、以及踏青赏景、逛逛林苑的任务,交到了最擅此道的柳七身上。

    狄青从头到尾就没敢奢望过陆公祖会亲自陪伴他,只乖巧地坐在一边, 听候陆辞安排。

    见要麻烦柳七后,他还郑重其事地起身,向潇洒摇着扇子、点头应下的柳七行了一礼。

    直到腰弯至中途, 被对方伸手直接制止后, 才勉强作罢。

    柳七虽阻止了他行大礼,心里却不由对这年纪虽小、却很是懂礼知事的小郎君感官又好了几分。

    是个乖巧的。

    更难得, 也更重要的是,这份乖巧还不似朱弟那般,仅面向摅羽一人,而在冲着他时也是如此!

    被小小感动到了的柳七无从得知的是, 狄青在汾州父老乡亲眼里, 可是个天天都独来独往, 眉宇间带着十足的不驯小子,还是个连自家老子的一棍子下去, 都不见得能打出个响儿来的闷葫芦。

    之所以会在进京后变得判若两人,最主要的原因,不过是狄青做梦都想给陆公祖留下好印象, 自然不愿向陆公祖情同兄弟的亲密友人们无礼罢了。

    等亲眼看着柳七带着狄青出了门,陆辞再看向理所当然地等待着他发号施令的朱说,不由失笑:“难得休沐,朱弟你不打算跟着出去逛逛,却要闷在屋里做甚?”

    朱说微赧地笑了笑,口吻却很是坚定道:“愚弟在地方上任职时,也曾接触过水利相关的政务……别的不敢妄言,但在整理归序方面,应能帮上陆兄一点忙。”

    对朱说这份亲自捧上来的好意,陆辞心知若还是推辞,怕是会伤了对方的心,于是就打算却之不恭了。

    他故意叹了口气:“你放着大好的夏荷不去赏,金明池不去游,而主动送上门来,要陪我埋首枯燥公文……”

    说到这,他略作停顿,而朱说也不禁微感紧张地停止了腰杆。

    陆辞却话锋一转,笑眯眯地接着说完了:“我可就要厚颜承了这情,直接分派任务,而不同你客气了。”

    朱说这才放心地松了口气,按捺不住内心高兴地抿唇一笑:“求之不得。”

    有料理过类似事务的朱说的加入,陆辞在梳理汇总时,的确效率上被拔高不少。

    然而与被赵祯大方地免了接下来整整半月的早朝的他不同的是,朱说和柳七的休沐只有短短两日。

    结束之后,朱说在馆阁的工作当然还得去做,尽管那职务是越发清闲了——毕竟目前明面上的皇帝赵恒已高高兴兴地给自己提前办了暂退手续,而一派励精图治相的赵祯还是太子身份,为免触犯忌讳,自然不会没事往储存官家私人文件的这一馆来。

    但朱说从来不是浑水摸鱼,甚至会趁此机会早退的人,还是每日都兢兢业业地做好分内之事,到归家的时候了,就立刻回来,帮陆辞继续整理文件,直至深夜。

    陆辞却不愿将他熬坏了,只分派给他极少的工作量,还日□□他早些休息。

    接下来就因忙晕了头,且被朱说以前的好表现所蒙蔽了,以至于没多关注那头小动作。

    于是直到快做完了,陆辞才猛然发现,一贯听他话的朱说,明面上是听从了,其实偷偷挟带了些公文,带回自己屋里点灯继续做,明日再悄悄摆过来。

    直到快完成了,他才从快得不同寻常的进度中产生疑心,再暗中招来下仆一问,不出意外地发现朱说屋里的灯油从几天前起就耗得特别快、每晚要多用将近二两油时,方哭笑不得地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他立马闯入朱说房里,将假装已听他话去就寝、却还在聚精会神地看文件的人给逮了个现行。

    就在朱说手足无措时,陆辞只长叹了口气,狠狠揉了他脑袋一把,将头巾弄得乱七八糟后,就直接派下仆去通知厨子多做一份宵夜了。

    之后,陆辞既没催他真正就寝,也没与他说话。

    直让自知犯了错的朱说满心忐忑,感觉更加煎熬,就如被慢刀子磨着一般,可因‘人赃并获’,他丝毫不敢自辩。

    只老实巴交地看着陆辞,完全没空回应抱着臂杵在门边儿,面上故作同情、其实眼里全是稀奇和调侃的柳七,以及满心羡慕的狄青了。

    陆辞自己喝的是明目醒神的枸杞水,让人给朱说熬的,却是其平日最爱的鲜鱼滚豆腐汤。

    朱说捧着碗,心不在焉地一口口喝着,头回不知这是啥滋味。

    将朱说冷处理了整整半个时辰后,陆辞听着朱说难以抑制的轻微的一声饱嗝,才淡淡地抬起眼看了他一眼,又瞟了瞟边上小憩用的床榻。

    一直在察言观色的朱说,迅速心领神会,如蒙大赦地躺了上去,又扯过被子,将自己盖得严严实实了。

    “就这么完事儿了?”

    柳七不可思议地低声嘀咕着,惹来陆辞一记不咸不淡的眼刀后,倏然没了声,赶忙拽着还傻乎乎站在原地的狄青一同撤退了。

    等离远了,柳七还故作忿忿地同狄青发牢骚:“我便知摅羽是个偏心眼子!若这事儿换我头上,哪儿是半个时辰的冷眼就能一笔勾销的?怕不是得断几月酒!”

    见狄青一声不吭,他便问:“狄弟,你怎么看?”

    狄青一不留神,就以满怀淡淡惆怅和憧憬的口吻,说出了心里话来:“若我也能帮上忙,那就太好了。”

    不仅能给陆公祖分忧,能挨陆公祖冷眼,能叫陆公祖揉脑袋,甚至还能睡到陆公祖所在的屋里。

    柳七:“…………”

    看着悠然神往的狄青,他默默地咽下了未出口的废话。

    他怎么就忘了?

    这分明是个比朱弟还病得厉害的。

    柳七深深地品尝到了何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

    但难得看到朱弟挨‘训’的场景,还是很让他感到新鲜的。

    于是在回到房里后,柳七一时半会的也难以入睡,踱了一会儿,竟是灵感大发,索性点了灯,高高兴兴地写下一首逗趣的消遣小诗——《观朱弟因阳奉阴违挨罚有感》。

    对柳七的小恶趣味,朱说还不得而知。

    他虽还有些心虚,但躺在舒适的床上,听着悦耳的笔尖流畅地在纸张上书写的轻微声响,隔着屏风透来的昏暗柔和的灯光,直让连轴转带来的疲惫很快袭来,不一会儿就入睡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陆辞直接让信用破产了的朱说暂时搬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住下,只临时在书案和床榻间扯了一张遮光的厚帘子。

    这样的安排,直让柳七同情得不住摇头,也让假装路过,眼角余光往里头瞟的狄青羡慕得要死。

    朱说也说不出半句话来,老老实实地听了。

    在陆辞的眼皮底下,朱说再想偷偷熬夜帮忙,也无从下手了。

    天禧二年夏的雨水,较往年还频密一些。

    但因有陆辞主持的治水工事发挥效用,这大半个月过去,雨势甚凶的开封城内,竟是一起内涝都不曾发生。

    尤其是常年受灾的城南地带,商户们在观察了几日形势,都敢不再在家里窝着,而是纷纷撑起大伞,继续开门做生意了。

    对于这一好现象,开封府尹自然也注意到了。

    但他在递上奏疏,提及此事时,却只对陆辞这几个月奔波辛劳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重点放在歌功颂德,甚至赞美天书上。

    殊不知赵祯虽是个大孝子,但在天书方面,却半点没有‘子承父业’的念头,反而对劳民伤财的宫观建造、天书供奉深恶痛绝。

    在早朝上听到人铿锵有力地念完这一奏疏时,赵祯心里,当场就被气乐了。

    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为逢迎拍马,连太子左谕德的功劳也敢抹煞了?

    他虽一个字都不信,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地点了点头,让人下去,奏疏则让内侍收好。

    往后要放过也好,要秋后算账也好,都好找到人。

    开封府尹虽看出小太子神色淡淡,也未有赞许,但因小太子自监国来,都是这么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模样,便也不觉有任何不妥,而是镇定自若地退回队列了。

    唯有站在最前列的那几人,不动声色地互看一眼。

    ——这人可真是,一脚踢到铁板上还不自知啊。

    寇准的脸色更是泛着隐忍怒火的青黑。

    知开封府的王随,他可相当熟悉。

    不因别的,正因此人,是朝中立场鲜明的‘亲寇派’之一。

    平日相交还没瞧出来,怎么办事就这般蠢顿,竟能干出这等愚不可及的事来?

    怀着对王随的怒火中烧,寇准在散朝后,即使回到政事堂,也还是有些心气不顺。

    当见到前来呈上奏疏的陆辞时,他一身黑气还没散去。

    陆辞不由多想了一点,而寇准已瞬间多云转晴,以称得上和颜悦色的口吻道:“放下吧,我这就看。”

    陆辞顿了顿:“……有劳相公。”

    寇准说了立刻看,就当真立刻看。他直接搁下了手头正批阅着的那份,拿起陆辞那一沓厚厚的报告来,仔仔细细地翻看起来。

    陆辞便笔直地站在跟前,随时等着在寇准发问时,能即刻回答问题。

    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时辰。

    寇准全程一言不发,只眉头上的皱褶渐渐舒展,不时点头。

    因陆辞写得极其详尽,语言却用得较为浅显,针对环境,让所有策略进行直接比对。

    即便是不通水利之人,也能对优劣一目了然,自然就认同陆辞选用那几种的合理性了。

    对款项数目的复核,还是会由计省的人处理,寇准只大致过目一遍,就准备让人誊抄一份,将抄本交给计省的吏员。

    这一抬眼,才发现陆辞还站在这,寇准不由将眼一瞪,脱口而出道:“你怎么还在这站着?”

    陆辞莞尔道:“相公不曾开口,怎好擅离?”

    寇准却沉下脸色,毫不客气地向周边吏员斥道:“怎么他在这站了这么久,也没人给他搬张椅子来?”

    陆辞还想说‘不用’,寇准已经彻底化身暴龙,朝着这时才笨手笨脚地搬椅子来的一吏员喷火了:“人都要走了,这会儿才搬来有什么用?!”

    陆辞:“……”

    他总算是切身体会到,寇准是怎么做到在同一时刻,一边叫人对他恨之入骨,一边让另一些人对他追捧崇拜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周三一般不更的,所以这个算还债的一部分喔!(2/4)

    注释:

    1.知开封府王随是史上被丁谓在倒寇后清算的官员之一,算中立或亲寇派。(《如果这是宋史2》)

    2.根据《宋代物价研究》,读一整晚书要用的灯油大概是0.16斤,折合价格是4-5文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