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纵横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办教师

正文 第十三章 乡党委大院 5、街头枪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民办教师,第十三章乡党委大院5、街头枪声,

    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四个年头。www.kmwx.net()

    说到这里,读者诸君且随作者驻足停一停,回头看看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十六年,那个时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一九七八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呵呵,那个时候,祥云飘飘刚上高中一年级。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次拔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价,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想;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并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到来,它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在此后的六年里,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起动阶段,其主战场在农村。废弃“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解放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村有了生机,他们可在或多或少的几亩土地上种植自己认为有利可图的庄稼,解决了吃饭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涓。

    与此同时,城市里对工商业也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进入了“乔厂长”时代,即厂长负责制代替党委负责制,强化科学管理与经济核算,追求计划平衡与最优化,因而工业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乔厂长”来自于作家蒋子龙一九七九年发表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一部典型的“乌托邦”作品。它叙述了某重型机器厂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生产停顿,人心混乱,成了一个烂摊子,乔光朴受命于危难之际,立下军令状当了厂长后,大刀阔斧地整顿队伍,建立新的生产秩序和奖惩制度,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公精神,很快改变了全厂的涣散状态,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

    这个时期,就整个经济而言,还是以计划经济为指导,市场调节刚刚萌生。但已经可以清楚看出,市场调节优越于计划调节的显著特征榧。

    但是,“乔厂长”的寿命很短,很快出现了局限性,加上这时在苏联以及东欧的一些计划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都开始出现了计划经济的“末世”,计划经济不灵了,市场经济明里或暗里都在发展。在这种国内和国际因素综合推动下,市场经济很快在我国农村和城市以及工业等领域发酵、传导和推进,市场交换在扩大,大力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一九八四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入城市。

    此后,我国工业在国有经济体制下引进“市场调节”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相继在财政分配上实行“利改税”改革、在投资上实行“拨改贷”改革、在流通上实行“双轨制”改革,在经营上实行“承包制”改革。

    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出现了第二次g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很快突破“画地为牢”的限制,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在农业产值中的乡镇企业比重开始超过种植业,农民突破了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的限制,“非农化”之潮开始兴起,传统的城乡壁垒开始动摇乃至局部坍塌。

    但是,此时的乡镇企业仍未摆脱“给国有大企业拾遗补缺”和“不与国企争资源、争市场、争人才”的桎梏;同时工业承包制导致的“短期行为”、“公鸡下私蛋”、“个人负盈公家负亏”,“双轨制”下的“官倒”的丛生,也使改革的公正性受到责疑,从而导致八十年代末的“改革危机”。

    在此期间,由于新旧两种体制交替和转换,带来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人民生活受到影响,人心有些不安和不满。

    自然而然地,社会上反改革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特区”问题上大做文章,说“特区”是外国人的租界,搞“特区”就是搞资本主义,搞“特区”是“m国行为”,等等。由于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左倾势力借题发挥,迫使中国的第一阶段的改革不得不落下帷幕。

    从一九九二年开始,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民办教师,第十三章乡党委大院5、街头枪声,

    南巡讲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南巡讲话”扭转了乾坤,端正了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大方向,改革又在新的基础上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南巡讲话”,带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当年十二月召开了十四大,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强调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会议还强调,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九九三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十四大决定的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对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来进行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随后,中国经济一往无前地向纵深发展,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批的国有企业从承包制转变到以公司制改革上来。完成了“转制”与“重组”。一部分乡镇企业也实行了“转制”和“重组”,因而极大地推动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粗粗看了看改革开放十六年来的脉络和走向,还是回到六和乡来吧!

    由于许久无雨,干燥的空气给这个初夏的中午带来了一丝闷热。

    六和乡中心集镇周边的人们循规蹈矩过着虽不富裕但还算悠闲的生活,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引起他们的惊慌。

    一家音像商店正大分贝播放着甜歌手李玲玉主唱的红太阳革命歌曲大联唱,一首首三十岁以上的人耳详能熟的歌曲随着微风向街头四周飘散。

    乡政府机关单位的大部分职工结束了下村突击铲除“杂劣品种”烟苗和小春作物,并按照各自挂钩工作的村委会基本完成烤烟移栽督促任务后,正在午休。只有几个贪玩的聚在街头角落某一处不显眼的单身职工宿舍里用扑克牌“挑三公”赌博。

    几个小学生在乡政府院内的篮球场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只有七分气的篮球。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这首《初夏绝句》并不会令滇东北小乡镇上的人们产生“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需要倍加珍惜”的感想。

    “砰、砰”,两声清脆的枪声在街头爆响。

    和平时期,这枪声犹如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水中掀起涟漪——打破了人们宁静的生活,各种消息迅速从响枪的地方向周围传开。

    这两枪是邵波书记开的。

    邵波书记的枪是古城县公安局为他配发的。古城县的党政主要领导和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党委书记都配有这样的中国54式7.62毫米手枪,据说是防身需要,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身份的象征。

    那一天,邵波书记正在睡午觉,妻子从街上气喘吁吁跑回,“快起来,老邵,街上杀人了,太害怕了……”

    邵大嫂是农村妇女,她和孩子“农转非”后,知道乡镇工作很忙,就带着孩子跟随丈夫照顾饮食起居。她知道丈夫有胆识,相信丈夫只有丈夫才能处理街头正在发生的危机。

    邵波书记立即穿衣起床,握紧已经打开保险的手枪冲向三百米外的事发现场。

    街头,远远地围着一群人。有的踮着脚尖往里张望,有的张大嘴巴,不时传出惊呼声,“哎呀、哎呀,杀人了,出人命了,莫打了……”,“快去喊派出所的!”

    在这群人的中央,两个壮汉已倒在血泊中。六七个人挥舞着拳头、石块、杀猪刀瞪着血红的眼睛对峙着,寻找着置对方于死地的机会。

    “不好……”眼前的场景让胆气十足的邵波书记来不及多想,立即举起手枪,喝令场中中央手持凶器的人:“蹲下,蹲下,快蹲下!放下凶器!”争斗双方陆续蹲下,但并未放下凶器,挥舞杀猪刀试图重新站起,从倒下的人身上汩汩流出的鲜血让他们失去了理智

    如不迅速控制局面,让他们再次站起,后果不堪设想。邵波书记果断将手枪对准这伙人左右地面,“砰、砰”,连发两枪,行凶者终于被枪声震慑没有再站立起来。闻讯赶到的派出所干警收缴了他们手中的凶器,将一干人控制并带至派出所。

    倒在地上的人被迅速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死者是离乡政府七公里远的李家村的黑豹、老幺俩兄弟,对方是同村

    民办教师,第十三章乡党委大院5、街头枪声,

    的村民李家五兄弟。

    近年,李家村的黑豹、李家兄弟最先到村旁的山上采用土法开采铅锌矿,他们的矿洞紧挨着。这里的铅锌矿虽然便于开采,但储藏量小且零星分散,当地人把这里的矿叫做“鸡窝矿”。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还不严格,比较松散,甚至没有人管理。同村的许多村民看到他们获得了一些收益,开始陆陆续续上山寻矿,期盼着能圆自己的发财梦。

    于是,受利益驱使,争抢矿洞的事件时有发生

    一个月前,黑豹看到李家五兄弟开采的矿品位要高一些,储藏量也好像比自己矿井的大,就想方设法开始蚕食,进而凭着蛮力和霸道强占了李家兄弟开的矿井。

    “黑豹、老幺太欺负人了,和他们去派出所说理去”,李家五兄弟愤而决定“大不了用我们两个兄弟的命换他们两人的命。否则,我们将永无出头之日!”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佛争一炷香,历来是国人自励、励人的口头禅。李家兄弟为了争这口气,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人,一旦想“横”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就这样,这场血案发生了。

    事发当日,严明去古城办理乡政府职工宿舍建设有个的手续,没有在家。回六和后听同事们讲述当时“如果邵波书记那天没在家,不知道还会死几人。”“当时派出所的还没有到场。出事前争斗的双方九个人都曾拥到派出所寻求解决办法。后来干警收缴了双方的棍棒,让他们别生事,该干啥就回去干啥。但李家兄弟暗藏着杀猪刀,结果一离开派出所双方就发生争执,到了街头就出事了!”

    针对李家村的乱象,乡政府招募了十余名青年,统一着迷彩服,组成“民兵应急分队”,集训一周后开赴矿区进行整治,三个月后结束使命不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